Google、微軟、亞馬遜的雲端大戰
Google、微軟、Amazon眼前最新戰爭發生在雲端,亞馬遜AWS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擁有上千家企業客戶,微軟和Google試圖要推翻這股雲端勢力;一路走來,三家公司互相挖角、削價競爭,顛覆長期策略,為的就是要能掌控快速崛起的雲端產業。
Google前工程資深副總,現任創投Sequoia Capital合夥人Bill Coughran認為科技大戰已經拓展到各領域,雲端服務則是最新戰場,亞馬遜已經抓住了客戶的心,Google和微軟則還在發展。
舊金山新創公司Firebase就是在戰爭中受益的業者,亞馬遜提供1萬2千美元的AWS服務,另一競爭者Rackspace Hosting更願意提供價值達3萬6千美元的免費服務;身為創投NEA(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育成的新創業者,微軟和亞馬遜更加碼表態願意進一步贊助。Firebase共同創辦人James Tamplin最後選擇了AWS,原因就是亞馬遜架構較為先進(不過他並不願意透露每月支付多少錢給亞馬遜)。顧問公司麥肯錫去年秋天計算了企業購買與維運每台小型主機的成本為每月31.55美元,亞馬遜AWS則是16.06美元。
亞馬遜、微軟、Google並未揭露其雲端產品的利潤,但是從IDC估計去年「公有雲」服務的產值約為400億美元;Forrester預估亞馬遜占據其中七成市場,華爾街預估AWS貢獻超過20億美元營收。
去年夏天雲端升溫,6月份微軟擴大其雲端服務Windows Azure,增添更多和AWS相似的服務,讓企業得以租用更具彈性且廉價的虛擬主機。同一月份,Google也提出了Google Compute Engine,企業可在Google架構之上執行虛擬CPU。隨後就進入了價格戰,Google率先宣布降價20%,每GB僅需0.95美元,亞馬遜很快就跟進,每GB更只要0.85美元,微軟最後也將Azure服務降到相同價格;由於削價競爭的關係,AWS服務自推出以來已經降價超過25次。
挖角事件也讓業者對簿公堂,10月份亞馬遜提出訴訟,要求禁止AWS前資深經理Daniel Powers在Google雲端企業工作;12月份,西雅圖法院禁止他在3月之前為Google從事和雲端相關的工作。
亞馬遜為拓展更多客戶,建立經銷商制度(resellers),和15家經銷業者簽約,業界認為這個制度有助於公司管理並使用AWS服務。微軟則是嘗試從新創公司切入,Azure事業部負責人Satya Nadella定期和創投業者與新創公司會面,進而推廣微軟雲端服務。不過,微軟高層以及部分科技業者指出,亞馬遜其實不懂如何銷售這樣的服務給大型企業,通常年前就要掌握來年產品變化、專業服務、和客戶後援機制,微軟Azure產品總經理Bill Hilf認為亞馬遜在這場企業戰爭中還沒準備完全。亞馬遜AWS行銷副總Adam Selipsky認為,AWS不談競爭,不過暗指「傳統科技公司」要忠實的提供客戶雲端服務相關建議,這件事根本上就是具衝突的一件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