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知識經濟] [網路賺錢] 互聯網九大難題

互聯網九大難題

讓最聰明的頭腦思考互聯網最有價值的問題

  清華大學交叉資訊院電腦科學實驗班,因為姚期智教授親躬施教而被親切地稱為"姚班"。這個每期僅30人的班級不僅匯聚著奧賽金牌選手和各省高考文理三甲,而且平均年齡只有20歲。計劃下午2點開始的講座,1點半時102教室就已經座無虛席,教室後側、兩邊走道也站滿了學生,還有不少同學在門外扒著別人的肩膀向�張望。

  而李彥宏對這次專講的重視不亞於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因為他與"姚班"同學分享的"互聯網九大難題"——包括:OCR文字識別、語音識別、基於內容的圖像檢索、社交產品反垃圾、基於框計算的開放數據平臺、開放應用平臺、開放發佈平臺、個性化主頁以及社交產品貨幣化等,正是一個月前他在數據挖掘領域頂級年會——第18屆ACM SIGKDD大會上,向國際電腦領域的專家們提出的問題。

  "這個時代由於產業的變化,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並且仍然不斷創造機會。"李彥宏表示,百度每天都在高效應對快速增加的海量數據,所率先遇到的技術挑戰也就成為電腦與互聯網界的典型共性難題。在他看來,當今天的搜索引擎每天有幾億、十幾億用戶在使用時,所涉及的領域早已不再局限于搜索技術本身,而是覆蓋從軟體到硬體、從存儲到CPU、GPU等電腦科學的每一個方面。反過來,這些領域中出現的新問題,解決掉任何一個都將使用戶搜索體驗得到很好提升。

  "你們是最有潛力解決這些問題的年輕人。"李彥宏這樣表達對"姚班"的期待,"期待大家及早接觸這些困難和問題,及早發揮聰明才智,不僅解決學術上困擾我們幾十年的問題,也要解決去年、上個月、甚至昨天剛剛出現的新問題,及早解決問題,就有創新,就能做出大事情。"

  "圖靈獎級別"的問答

  除了九大問題的專講,李彥宏還熱情回答了"姚班"同學的提問。而當現場問答環節即將進入尾聲時,姚期智教授突然舉手示意,"李彥宏先生,我也有問題向你請教。"李彥宏則專心聆聽、認真回答。"姚班"同學眼中的兩位"世界級技術大牛"的一問一答,掀起了整場演講的又一個高潮。一位"姚班"同學感慨地稱其為:"圖靈獎級別"的問答。

  這樣的互動,在姚期智與李彥宏之間早已不是第一次。

  姚期智和李彥宏都是那種把常人看來非常艱苦的工作視作無上樂趣的人。姚期智認為,從學術研究中可以體會到"Sense of beauty"(美感),與李彥宏面對產業風雲際會,認為"互聯網行業的美妙(beauty)之處就在於變化"幾乎如出一轍。

  而從姚期智現身百度世界表達"合作建設量子互聯網為搜索引擎加速"的期待,到二人聯手推動清華與百度共同發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從李彥宏為"姚班"提供了四大來源於互聯網的實踐課題,再到他應邀前往"姚班"專講,這兩個學術界與工業界的頂尖級人物,除了理念的契合,其中更有一份對中國最優秀學生的共同期待。

  過去幾年,超過30位知名學者,如Bernard Chazelle、Silvio Macali等來自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的專家曾登上"姚班"講臺。有別於這些美國國家科學院、人文科學院及歐洲科學院院士級別的演講者,能夠不止一次面對"姚班"同學授道解惑的商業領袖,李彥宏是第一個。

  其中的原因,就像姚期智所說:"李彥宏先生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實業家,他帶領著百度這個偉大的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大搜索引擎,對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開啟產業思維 助科技少年騰飛

  近年來,中國科技經費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增長,年投入額達到4600多億,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萬多項。但科研成果轉化率僅25%左右,產業化不足5%,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數字為80%。我們還缺少什麼?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曾給出答案,我們還缺乏應對新的產業變革,引領技術發展潮流的能力,缺乏技術商業化的發展。

  80多年前,時任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有一句治校名言:"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上世紀二十年代,清華學堂曾是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四大導師"傳道授業,縱論古今的所在。從這裡走出去的,也是後來撐起中國國學研究的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姚明達、羅根澤、陳守寔、劉盼遂、劉節、姜亮夫、戴家祥、蔣天樞、朱芳圃……

  斗轉星移,如今這座代表著厚重國學傳統的學堂,成為一批中國最優秀科技少年親密接觸互聯網產業最前沿思考的地方。"中國的學生非常聰明,但是創新能力較弱",讓他們接觸到實際產業創新無疑是最重要的培養途徑之一。在姚期智看來,請來李彥宏作為產業導師,是"姚班"學生加深學術與實踐結合的"絕好機會"。

  "姚班"承載著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實踐期望;從"姚班"走出來的優秀人才,也將在未來深刻影響著中國科技的產業後勁。因此,在他們即將全面開啟創造力的時候,有姚期智這樣的專家在嚴格學術淬煉之上的及時洞察,有李彥宏這樣的企業家以產業前沿思考為他們進行商業啟蒙,是這些科技少年之幸,更是中國高科技產業之幸。









  來源:中國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