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知識經濟] 業務技巧 - Google 新聞: 中投的投資風險 - 鉅亨網

業務技巧 - Google 新聞
Google 新聞 // via fulltextrssfeed.com
中投的投資風險 - 鉅亨網
Jun 4th 2012, 23:01

一個投資,將中投的風險暴露無遺。

據《財經》雜志2月27日報導,中投公司與綠城攜手。2011年6月13日,中投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發展)成立,中投發展注冊資金20億元,其中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建銀投資)出資12億元占60%股份,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出資4.8億元占比24%,上海黑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和綠城陽光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出資2億元和1.2億元,占10%和6%。建銀投資為中央匯金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后者隸屬於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

中投赫赫大名,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大筆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靠的就是中投的風險控制系統,與高於國人投資技巧。

根據中投公司的年報,2009年其總資產為3323.94億美元,注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用於境外投資的部分略高於50%。中投公司境外全球投資組合2010年收益率達到11.7%,自公司成立以來的累計年化收益率為6.4%;2009年全球投資組合回報率達到11.7%;而2008年度則為-2.1%。

很難對中投的投資做出準確的評估,按照該公司2011年1月召開的董事會,將投資考核周期由原來的5年延長至10年,以10年滾動收益率作為衡量業績的重要指標,考核周期如此之長、市場波動如此劇烈,去年的大宗商品與新興市場債券,到今年5月價格已經不堪入目,目前的按照帳面價格估算的回報,只能姑且一看。更妙的是,2010年與2009年的全球投資組合收益率居然一模一樣,連小數點后面都相同,國內納稅人只能望天興嘆。

中投是主權投資基金,按理投資重點應該在境外,目前觸角深入國內,一半不到的投資比例在境內,難道中投想與多如牛毛的政府投資基金一較高下?或者想成為第二個國開行?中投的投資特色體現在何處?

根據中投發展工商注冊資料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養老健康產業投資、股權投資、項目投資、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投資;投資管理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受托資產管理。此前,經國務院特批,中投已開始涉足房地產市場,其中兩個項目在深圳,一為參與落馬洲河套項目建設,一為與深圳市政府合作,組建中投控股公司開發前海深港開發區項目。

先不說其他項目,單看與綠城的合作。綠城在中國房地產業鼎鼎大名,已成為判斷房地產公司資金鏈緊張與否的風向標。

綠城在2011年末時到底有多難?據《財新網》報導,因為一筆5億元的賬款必須在第二天支付,綠城中國副董事長、行政總裁壽柏年對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說,"你再不簽,我就要死了。"最終,SOHO中國在2011年12月29日簽下協議,以40億元對價收購上海外灘地王項目50%的股權,其中向綠城支付10.4億元。從2011年底到今年4月,綠城中國連續轉賣六個項目,才在生死線上緩了一口氣。這些項目包括杭州蘭園、杭州新華造紙廠地塊、上海靜宇置業、上海外灘地王項目、上海天山路項目和無錫香樟園地塊。綠城中國CFO馮征對外稱,通過轉讓六個項目股權,回流現金近60億元,如考慮項目本身的貸款,對綠城現金流的影響可達120億元。

標準普爾於近日發布報告稱,綠城中國的流動性仍嚴重不足。截至2011年底時手中持有的現金僅能覆蓋37%的2012年到期債務。4月底,標準普爾和穆迪兩家評級機構同時降低了對綠城中國的評級,并給出負面展望。從年報看,綠城中國在2012年將面臨超過200億元的短期債務壓力,包括一年內到期的158億元銀行貸款和45億元左右的信托貸款。

中投進入綠城,標準到底是什么,是因為品牌效應,因為綠城股價被低估,還是看好未來房地產上升,為綠城老總宋衛平解一時之憂?如果說浙江省政府挽救綠城還有些道理,在全社會資金緊缺的情況下,中投發展充當綠城的白騎士用意何在?到底經過了什么盡職調查,程序是否合規?是集體決策,還是個別人意志主導的結果?

中投對此次投資的態度頗為奇怪,遮遮掩掩,欲說還休,似乎充滿了難言之隱。2011年6月,綠城中國發布公告稱,綠城房地產與綠城陽光、合資伙伴甲及乙,擬投資成立合資公司,四方股權分別為24%、6%、60%及10%。直到當年11月,才被媒體捅破,稱甲是中投公司,乙是美國黑石。

11月29日,《京華時報》報導,綠城集團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了該消息,并稱將合作成立完全獨立於綠城集團的新公司,且"新公司的主業并不是房地產,而是城鎮化建設和養老社區"。看來,中投似乎是向城鎮化與養老行業進軍,這與綠城公告披露的信息基本吻合,如果要投資城鎮化項目與養老,為什么要與綠城合作?2006年,建銀投資成立了建銀投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0億元,專門從事房地產開發、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經營,定位一直是"進行以持有型物業為主的房地產投資",即購買商業地產,長期持有增值,并不涉足住宅項目的開發和投資。為什么為綠城破例進入部分住宅市場?

浙江當地媒體《青年時報》披露,綠城集團副董事長羅釗明12月3日強調:"綠城并不是直接和中投公司合作,而是和中投公司旗下的'中建投'合作。"而綠城執行總經理傅林江表示,至於和中投公司合作的事情,傅林江稱他還不了解這件事,并稱"即使有這種事情,也是下屬片區個別項目的行為,不能上升到整個綠城的層面。"

云遮霧罩,與中建投合作和與中投合作難道有什么本質區別?對於國企而言,左口袋與右口袋的遊戲司空見慣。接近建銀投資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雖然股權歸屬於中央匯金公司,但是建銀投資的投資決策幾乎都是由中投決定。"毫無疑問,建銀投資離不開中投的幕后"指導"。

中投本應好好在盡主權基金之責在國際市場博弈,先是與黑石合作,曲線投資國內市場,而通過建銀投資、中投發展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以規避有關方面的監管,目前又開始與綠城合作大手筆投資幾十個億。

不管中投投資收益如何,現金緊張是不爭的事實,這在年報上已有所顯示。因此,中投公司副總經理汪建熙此前曾表示:"我們非常希望像挪威和新加坡等成熟的主權財富基金那樣,有一套明確的融資機制。中投公司正與一些政府部門探討建立這種融資機制。"4月24日,有媒體報導稱,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獲得500億美元的增資,低於此前預期的1000億美元至2000億美元額度。

一方面伸手要錢,一方面漫天撒錢,如果是中投自身賺的錢用於投資倒也罷了,關鍵是不斷投資的前景是源源不斷的外匯注入,中投的風險因此成為全體納稅人的風險。

汪建熙忘了說,挪威與新加坡等地雖有明確的融資機制,也有最嚴厲的考核機制,與執行力極強的法律。鑒於中國情況的特殊性,讓審計部門進駐中投,向國民接待是必須之舉,否則,永遠無法擺脫你賺錢、我買單、帳面收益奇高、實際收益堪憂的現狀。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