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何英煒、林淑惠╱專訪】
行政院科技政委張善政上週走馬上任,科技業對他也有諸多期許。張善政表示,上任後最重要業務為推動雲端產業,「雲是火車頭」,可以帶動不同層次的產業發展,也希望透過發展雲端產業來帶動台灣ICT產業的健康發展。
他說,政府將透過大型資通專案來帶動雲端產業,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兼顧到開放及公平競爭的環境。
張善政接受專訪時特別強調,「目前若干科技業務(如4G)仍由張進福政委負責,他正在帶我入門(新生訓練),所以我所說都只是個人想到的一些大原則,可以作為將來參考。」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你從Google待遇這麼好的企業,轉到政府部門,請問最想要做的事情?
答:雲端是跑不掉的,希望透過雲端帶動台灣ICT產業的健康發展。政府做資通訊專案時不是目的達到就算了,還要照顧到業界,建立一個開放公平公正的環境。
問:雲端產業,政府和企業可以各自扮演什麼角色,彼此能夠激盪出什麼呢?
答:國內雲端有一窩蜂及浮濫使用的現象,大家都想沾個邊,已把雲端真正的境界模糊掉。未來雲端服務真正出來時,反而沒有新鮮感。其實,雲端產業鏈很長,目前大家熟知的緯創、廣達等伺服器業者,是位於很上游。而中間的作業系統軟體及下游應用也是相當重要的。
政府應透過政府部門的應用及投資,帶動民間企業發展,民間企業要趁這個機會培養起能力。包括伺服器、軟體、作業系統、中介軟體和應用服務等產業都應包括在內。未來政府雲端服務推出來,不論是那家業者都可以公平互連,不必再透過某家業者,讓過去惡化的網路公平互連問題雪上加霜。
問:你認為雲端產業時代,台灣的利基在哪?
答:工研院,資策會前幾年拿到政府科專經費要做雲端作業系統(OS)軟體,如果做得起來,這會是個利基。我們期待這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資策會和工研院的責任很大,不能寫個報告、練兵練完就算了,如果不能真槍實彈的上場,如果不能推廣到海外、如果不能獲得業界背書,就不算成功。萬一失敗了,那工研院及資策會就太愧對國家民族了。
問:資策會已經有雲端作業系統產品出爐,你打幾分?
答:對於資策會和工研院是否能夠成功開發出雲端作業系統,我不敢說謹慎樂觀,只能說謹慎,畢竟這兩個單位已經很久沒有做出什麼好東西來了。我目前不敢打分數,我覺得要由業界來背書。至少要做到業者願意用,或使用國外產品者願意將產品移植到這,敢把應用在這個作業系統上寫,才算成功。但我相信開發初期功能尚不全,需要時間發展。
問:過去政府曾想邀業者共同籌組雲端公司,提供整廠輸出解決方案。您的想法呢?
答:我不這麼認為。如果產業界要做到垂直分工,就不能夠將所有的東西放在一個公司,由一個公司全包。再能幹的國家也不可能全部統包。
問:可否談一談政府所推動的幾朵雲?
答:我會先從目前政府已推動的幾朵雲去了解。如果立意很好,只是預算不夠,可以補強,進一步做出實在的東西,如果這個雲太譁眾取寵,就站一邊,但也要找新題目進來。我希望多方嘗試找應用,且誠心誠意的推動。
問:你曾說上任後,要調整台灣的ICT體質,請問要如何調整?
答:國外企業對於資訊服務的態度是健康的,但台灣還看不到。政府單位導入軟體服務時,並沒將軟體服務的價值看得高。我希望政府在導入ICT時,心態上要健康的、認為業界賺錢是應該的。像是我在宏�時,做Google的生意,Google要求很多超嚴的,但付錢時超爽快的。但做到政府專案時,付錢就拖拖拉拉。我離開宏�時雖有諸多不捨,但唯一慶幸的是不必做政府專案了。
還好資訊軟體協會兩年前修好法規,未來資訊服務標案可採取沒有底價的最有利標,也不必議價。但可惜的是後面配套措施沒有好好做。未來,我要在行政院內溝通,配合宣導。
問:ICT產業及雲端服務可以國際化嗎?
答:ICT產業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讀,一是價值、一是產值。台灣硬體產業的產值相當大的,但利潤就薄薄的,不能說沒有價值,但產值絕對比較大。未來醫療雲未必可以搬到外國去,假設出不了台灣,其貢獻就是價值,透過醫療雲,藥房、診所、醫院,都可以串起來,民眾拿藥方便,這就是價值。我認為,有價值、有產值是最好,但可遇不可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