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知識經濟] [網路賺錢] 調查稱超8成受訪者認為網絡改變自己性格

調查稱超8成受訪者認為網絡改變自己性格

今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5.13億,互聯網普及率達38.3%。

網絡在給我們帶來海量信息與溝通便利性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習慣甚至性格。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6491人進行的調查顯示,83.2%的受訪者坦言網絡改變了自己和周邊人的性格。"上網強迫症"與"網絡孤獨症"成青年兩大最常見症狀。受訪者中,90后占14.5%,80後占52.6%,70后占24.2%。

僅46.6%的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網

北京80後青年程峰由於職業需要,每天都會通過電腦與他人溝通。他的生活逐漸變成上班也上網,下班也上網,連在路上也要用手機上網。

"再后來,我開始整天刷屏,時時刻刻都在刷,周末也會在網上泡一整天,明明沒有什么事兒,也一定要上網。開著電腦才覺得踏實。"程峰說。

不由自主想上網,明明沒事可干,卻反復刷網頁、博客——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上網強迫症"。還有網友在豆瓣上組建了"上網強迫症"小組,成員已有730人。很多人都表達了類似感受:我因為無聊所以上網,可上網也挺無聊的,越上越無聊,睡覺前發現自己又無聊了一天……

調查中,84.0%的受訪者表示周邊存在"上網強迫症"的青年多,其中32.7%的人表示"非常多"。39.6%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上網強迫症"。

北京軍區總醫院網癮治療中心主任陶然指出,人們在上網初期會產生愉悅感,通過長期使用,不斷強化這種愉悅,最終產生"上網愉快,下網就不快樂"的感受。接著,在心理上也會形成"強迫上網"的機制。使用者會始終保持"上網讓人快樂"的思維定式。

調查中,92.0%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網。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網,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網。32.1%的人表示自己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漫無目的的上網者。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雷靂指出,一方面,互聯網由於自身跨越時空、匿名性、非重復等特點,可以給一些較為害羞的人群提供相對舒服、不緊張的交往空間。另一方面,相對於面對面交談,在網上的一言一行,包括眼神、姿態、衣著打扮、身體特征等,都是匿名的。你可以根據意愿選擇性地表現自我,甚至可以通過虛假和夸大塑造出理想化的形象。

人們上網都干什么?排在前三項的分別是"看新聞"(75.5%)、"查資料"(66.0%)與"聊天"(64.5%)。

調查中,49.9%的人自稱"網絡購物型"上網者,43.4的人自稱"新聞搜尋型"上網者,38.1%的人坦言自己是"打發時間型"上網者。其他類型還包括"學習深造型"(31.5%)、"網絡社交型"(31.3%)、"職業需要型"(30.3%)、"在線遊戲型"(26.2%)等。

60.9%的人表示網絡讓親情友情愛情都變淡了

新婚不久的天津市民劉冬,最近常跟閨蜜抱怨自己與老公越來越缺乏溝通。她說,以前談戀愛時和老公常常交流,現在兩人下班回家后就各自抱著電腦上網,幾乎不說話。"每個人都在成長與變化。如果不及時通過溝通了解這種變化,很不利於夫妻和諧。"

深圳某高校大三學生林婉清告訴記者,她們宿舍的6名同學每天晚上回宿舍都在自己的座位上戴著耳機,看著電腦,不跟其他人說話。即使有事也只會通過QQ或MSN說。"那種安靜與沉默,常常讓我感到害怕。"

淡化個人的社會交往,對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失去感受力和參與感,變得越來越孤僻——有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網絡孤獨症"。調查中,75.0%的受訪者表示周邊存在"網絡孤獨症"的青年多,其中22.9%的人表示"非常多"。34.4%的人坦言自己就有"網絡孤獨症"。

60.9%的人表示,網絡讓日常生活中的親情友情愛情都變淡了。39.4%的人認為上網對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係影響很大。

另外,83.2%的人坦言網絡改變了自己和周邊人的性格。具體而言,63.6%的人認為過度上網使人"變得內向";57.3%的人覺得整天泡在網上讓人"更孤獨";46.2%的人選擇"缺乏創造性";41.5%的人選擇"變得被動",34.8%的人指出網絡會讓人"情緒低落"。

雷靂說,在網絡上形成的同伴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弱聯系"。網絡好友難解"近渴",因為大家來自天南地北,只有上線才能聯系,很難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感到孤獨無助,甚至產生低落、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所以,人們更需要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有效、親密的同伴關係。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教授表示,社會交往中較易退縮、較為內向的人,在虛擬網絡的交往中,往往也會呈現與他人較為低頻的交往互動,帶來更多的孤獨感。另外,在一些社交網絡中,人們常常會獲得較多的粉絲好友,但在生活中能深入交談的卻不多,這會形成強烈對比加劇孤獨感。長時間上網,減少甚至剝奪了人在現實社會中的活動機會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可能讓內向的人更加孤獨。

網絡使人們哪些習慣被弱化或漸漸喪失?調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寫信"(69.1%),其次是"看紙質書"(56.5%),排在第三的是"做運動"(46.8%)。

接下來還有"打電話"(36.9%)、"面對面溝通"(37.7%)、"外出參加聚會"(30.0%)等。

84.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自覺管理自己和網絡的關係

中國傳媒大學學生李彬彬告訴記者,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節制上網會產生負面影響,開始自覺管理網絡使用行為和習慣。比如,她安裝了上網控制軟件,控制上網時間,特別是遊戲時間;她還在電腦上貼了提示語——"不要成為網絡的奴隸!"她們宿舍還發起了"每周停網半天"的計劃。

調查中,84.0%的受訪者認為應自覺管理自己和網絡的關係。83.8%的人表示要學會建設性地使用網絡。

陶然表示,在壓力過大、情緒煩躁時,人更容易對某種事物產生依賴,形成強迫行為。他建議,首先應打斷成癮的鏈條機制,找到替代上網的方法,例如聽音樂、繪畫、體育鍛煉、出門旅遊等;其次,學會覺察、體驗、表達及管理不良情緒,找到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并進行分析。同時,采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到虛擬的網絡空間中。

周宗奎認為,除了自省、自律外,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應加強對網絡行業本身的規範,促進健康的網絡環境的形成。例如,繼續關閉不良網站,限制在線遊戲的最長在線時間等。此外,家庭、社區、學校應加強對青少年使用網絡習慣的培養教育,讓青少年從小掌握自主、自控、自律的能力,從小學習健康使用網絡、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并能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中平常看待網絡,從小學會做網絡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如何建設性地使用網絡?調查中,63.7%的人表示應自覺提醒自己在網上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61.3%的人指出,應自覺管理每天的上網時間;51.2%的人認為年輕人要把注意力放在真實生活中;44.7%的人提議人們應培養更多的線下興趣愛好。



本文引用至: 鉅亨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