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袁延壽】
何寶中:在智慧綠建築相關政策,行政院推動四大智慧型產業包括雲端運算、智慧電動車、智慧綠建築及專利產業化;「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在99年通過,自101年起,凡工程逾5千萬新建公有建築物、都更案、國有地標售、高科技園區等優先導入智慧綠建築,自102年起,2億元以上的公有建築物均須申請智慧建築標章,並修改建築技術規則,引導民間建物納入,至104年可望帶動智慧綠建築7,500億元產值。
智慧建築可做為新型態政府e化之資訊匯流節點,經由政府e化雲端服務平台、寬頻網路及智慧居家資訊入口裝置,提供住戶大樓管委會之社區訊息服務、智慧城市接軌之政府公務訊息服務、以及社區物業之商務訊息服務,讓e化服務宅配到家,實現政府e化與智慧居家生活結合之一體服務。
政府整合各機關的訊息,建立雲端公共服務平台、將建築物生產履歷資訊,結合相關建築標章制度,提供民眾更即時透明之建管資訊,以提升建築物品質的智慧建築與居住安全服務,並提供以個人為主的網路主動式智慧生活全程服務等。
吳明機:建築業跟ICT談合作,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異業結合的困難,也就是整合不易。
與雲端結合方面,由於客製化程度高,勢必引發將系統產品化之需求。「智慧綠建築私有雲」產品一旦開始在市場上銷售並成為主流,應可視為智慧綠建築產業即將走入高成長期的訊號。
當智慧綠建築之運作係以雲端系統為核心時,則相關服務不管是與外界公有雲、各項政府服務雲、其他私有雲等連結在一起,都可變得非常容易與自然。甚至,在支援具有智慧聯網特性之新建材應用發展上,亦可游刃有餘。因此,未來在發展智慧綠建築相關標準時,應可將相關系統要求考量進去,並推動與建築相關法規結合。
簡宏偉:現在政府服務的角色,就是要把服務直接遞送給民眾,一些公共資訊,可以透過政府提供的一個服務雲端平台,尤其是跨部會的雲端資料庫,相互結合、聯通及擴充,結合居家環境,主動服務民眾,e化服務宅配到家。
此外,智慧綠建築現在主要都在都會區大城市,如花東等偏遠地區,如何創建數位公平?如何把政府雲端平台、e化主動服務送到這些地區,也應該是政府要馬上做的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