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2-05-17 11:50:41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工研院(IEK)17日發布最新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報告,指出2012年第一季台灣醫療器材產值估計約180億元,較2011年第四季成長7.6%,預期2012年全年度產值表現,受到歐洲金融風暴以及債信危機影響,再加上希臘恐退出歐元區之傳言不斷,恐將影響電動輪椅與代步車等產品的出口,但整體醫療器材產值仍受到台灣優勢品項出口動能持續攀高之正面影響,優勢產品包含血糖計及血糖試片,以及隱形眼鏡的出口之強勁帶動,再加上其他重點品項的加入,2012年產值將可達730億元,可望較2011年成長7%。
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黃裕斌指出,第一季主要為醫材產品傳統淡季,因此部分領域產品較上一季之成長狀況皆呈衰退,但整體出口仍呈現兩位數成長。展望未來,雖然部分產品製造已外移,且程度有增加趨勢,但在主要優勢產品隱形眼鏡以及血糖計的帶動下,仍可呈現成長趨勢,預估2012年產值可望成長7%,產值可達新台幣730億元。
黃裕斌表示,隨著兩岸交流互動增溫以及ECFA簽訂帶動之效益,搭配不少廠商已布局大陸並紛紛獲得認證;此外,部分廠商亦選擇以結盟策略布局全球以增加未來成長動能;若再加上政府政策持續支持,對於今年一整年醫材產業展望保持樂觀態度。
該報告也分析了第一季的醫材產業重大事件,第一是政府開放大陸人士來台健檢和醫學美容,增加兩岸醫療商機。黃裕斌指出,台灣擁有優良醫療環境與臨床醫師,此舉開放有助於提升醫療服務以及醫美產業。對醫材產業是否有幫助,可分兩個面相探討:開放健檢最大的受益者為醫院,就產業面來看,推升了高階影像/檢驗醫材設備之使用,各大醫院為了競爭,除提升服務品質外,再者便為設備競爭,台廠是否有機會在此波中獲利,值得政府與廠商思考;另外,相對於健檢,醫美的部分是台廠比較可著墨發揮之處,藉由供給醫院相關醫美原料/產品、雷射設備或(微)整形外科(微創)手術器械,但在動能上是否可達一定規模,值得後續追蹤探討。
報告並指出,第二個重大事件是行動醫療(mHealth)已漸成趨勢,全球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已連續三年於展覽中舉辦數位健康高峰會議(Digital Health Summit),主要聚焦於消費者健康與各種行動健康產品與服務,德國漢諾威展(Cebit)也連續第三年以雲端科技運用做為主題,相關商機也逐步引爆;而除了影響電子終端應用外,遠距醫療在雲端架構及各國政府積極推動下,也從紙上談兵開始邁向商業化,成為醫療廠商期待的下階段成長動能。業者分析,目前遠距醫療架構多由醫療院所、系統業者主導,一旦能解決「Who Pay」的支付機制,將是商機全面引爆的開始。
對此,黃裕斌分析,智慧型手持式裝置之成長速度飛快,且拜數位科技之進步,透過mHealth可讓民眾更方便地進行自我健康監控,更積極參與自己的健康管理,使過去之醫療行為更方便簡化,亦有助於國家醫療照護成本的降低,此舉將會大大侵蝕不少居家醫材,其中體溫計、血壓計等一些門檻較低的監測類產品將會是第一波被取代的醫材,之後也會慢慢取代現有醫材產品,台廠可別輕忽其力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