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對中國與日、韓即將啟動的三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憂心忡忡,指示行政院和中國的ECFA後續協商也務必儘速完成。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則強調,若ECFA談判進度落後中日韓FTA進度,「台灣在大陸市場將居於劣勢。」
言下之意是由於ECFA已有早收清單,所以現在在中國市場仍占優勢。這當然不是事實。近年來中國進口市占率早已被南韓超越,今年這趨勢持續擴大,一到四月台灣對中國出口減少百分之六點一,對中國大陸及香港出口更減少百分之十點二,但南韓對中國出口卻持續擴張,今年第一季成長百分之四點三。
為什麼有ECFA的台灣反輸給沒有的南韓?
關鍵在一九九○年代末亞洲金融風暴,南韓整個國家瀕臨破產,痛定思痛,力求整頓,面板、汽車、記憶體廠全進行整併;更重要的,產業往研發創新、品牌升級,今天才能挾優勢向中國擴張出口。台灣則在一九九○年代末,自滿於安全渡過金融風暴,不知道轉型。到了二○○○年後政府才開始注重知識經濟,雖走對了方向,但一方面慢了好幾年,而且步伐遠不如南韓;另一方面在策略上又有失誤,例如竟對南韓整併記憶體廠、面板廠的優勢沒有警覺,反而大舉開放多家設廠作代工,結果兩兆雙星成為災難。
再則二○○○年底宣布放棄戒急用忍採積極開放的「新視野」,包括根本不用到中國的NB產業在內的廠商,都大舉搶進中國運用低廉勞力繼續做代工,而對台灣的投資逐年下降。十五年來台、韓兩國產業優勢因此大幅逆轉,以致對中國市場占有率被韓趕過。這危機根本不是ECFA能解決的。
ECFA不必反對,仍應支持,但不力求產業升級,經濟自主,只把台灣的發展如蕭萬長在《專業治國》中強力主張的一切靠中國,並把ECFA當經濟的萬靈丹,注定是台灣的大災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