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肉、現宰方式的存在,是台灣食品安全的大漏洞,不但是台灣人現代化社會的恥辱,也是畜牧業永遠的痛!
消費者會崇尚溫體與現宰的迷思有幾種:比較新鮮、不會買到原本病死的動物等等的鬼話,這代表著消費者雖然生活在數位科技時代(超越太空時代),對於畜牧產業與屠宰衛生的觀念可能還停留在古代,至於有多麼古代?我個人認為至少是「清明上河圖」西元一○八五年∼一一四五年的北宋時代(距今快要一千年前),因為在清明上河圖裡面看到的攤販與宰殺豬隻的情況,跟消費者對於購買肉類所認知的水準相去不遠。
溫體肉:死屍十個小時沒冰,賣給你!
肉類應冷藏於攝氏四度以下才能抑制大部份的細菌生長,且放置於室溫下兩個小時可能就不適合食用。那麼,動物從晚上十點或半夜被殺掉變成屍體後,沒有經過冷藏或冷凍,屍體全程暴露在外,一路販賣到隔天中午,等到消費者買到這塊肉的時候可能超過十小時,屍體都已經開始進入腐爛的流程了。
所以我一直覺得匪夷所思的是,消費者嘴掛著要衛生、安全,社會上發生一點小事媒體就報導得跟世界末日一樣,但是這種開始腐爛的屍體我們卻敢買回家吃!?甚至還認為這種溫體肉比冷凍肉還好!?這只是個簡單的常識,卻暴露出我們的消費者對於肉品衛生既不用心、也沒概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