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公、私立大學及技職院校協進會達成共識,希望明年學費能調漲二.四%至一○%,要求調漲與調降學費的社會意見不斷交鋒,怎樣做才能使大學生公平受教?
文/李育豪 2006年 天下雜誌
「又要漲了啊?」聽到大學討論明年調漲學費,中原大學經濟所的李濬皺了一下眉頭。四年前,李濬的父親突然從某熱水器公司離職,頓時,一家四口只能仰賴母親在報關行每個月兩萬出頭的薪水生活。
為了不要增加家裡的負擔,當時就讀輔仁大學的李濬,選擇申請就學貸款來支付學費。生活費則全靠自己課後到補習班打工,並且不間斷的兼任家教支應。「一個月賺六千多,剛好打平。」他笑著說。暑假少了白天的課業壓力,他就到親戚家的工廠繼續打拚,每天和機械生產線為伍。
李濬的經驗是特例嗎?事實上,明年畢業後,二十四歲的他,將加入台灣上百萬名「學債族」,一跨進社會就背負著四十到六十萬不等的貸款壓力。想到眼前還債的長路,李濬挖苦自己說,「還好我要當兵,可以緩一緩。」
五名大學生就有兩名負債
十年來,高中職以上學生申請就學貸款人次成長了十六倍(八十四年四.一萬人次到九十四年七十萬人次)。平均每五名大學生中,就有兩名需要背著「學債」走出校門。
申請就學貸款人數的增加,其中的最重要原因是大學廣設,有機會上大學的人變多了。大學聯考從十年前不到五成的錄取率,攀升到今年的九二%,大學學費自然也成為更多人關注的議題。
近幾年,每到大學討論學費調漲時,都會引起社會上和立法院內一陣撻伐。
在擁護低學費一方的觀念裡,政府必須維持低學費,讓大學學費不會成為貧窮家庭子女就讀時的門檻,如此才能促進社會流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