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都更列車開到哪裡,哪裡房價就會漲,哪裡的抗爭也變多。
《天下》記者實地走訪四個大台北地區和都市更新有關的現場,調查和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更,會如何影響市民的居住正義。
第一站 師大商圈
三輸啟示錄
經年累月的住商混合發展,讓台灣享有獨特的巷弄與小吃文化,但混合而不混亂的管理考驗,從師大商圈爭議中拉開序幕。
「最近,我發現鄰居、人潮、熱情都不見了,這不是我三年前來創業的師大商圈,」在商圈內開了一家優格店的Allen,深刻體會住戶與店家對立以來商圈氛圍的改變。
今年不到三十歲的Allen,因為長相帥氣,在當地有「師大王力宏」的外號。
從小在國外長大的他,大學畢業後就想要開自己研發的優格店。「來台灣,而且一定要在最好的商圈賣,那就是師大,」這是親戚給他的建議。
師大商圈很多店家都跟Allen一樣,是被這裡的魔力和誘惑吸引。這群年輕老闆,讓師大商圈的餐飲及服飾業店家,高達七成。
不過,青年創業潮是為師大商圈加分或減分,仍有爭論。
「有人想要以巷弄文化的名義搶救師大商圈,但很多特色商店早就被房仲業的高房租逼走了。而且商圈本來就不是巷弄文化,不應該混為一談,」年初甫上任的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說。
蜂擁的開店潮墊高商圈開店成本,是不爭的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